笔趣阁

爱去小说网>重生之末代皇后要逆天 > 第104章 满清遗老(第1页)

第104章 满清遗老(第1页)

1912年5月,清帝退位后的第三个月,郑孝胥以「大清遗臣」身份蛰居上海,开启了遗老生涯。

此时的上海租界成为前清官僚、文人的避居之地。

郑孝胥自从处理完北京的产业后,以及被醇亲王载沣招致王府询问有关实业创办事宜,向醇亲王载沣留了在上海租住的地址。

自知在上海租房,不是长久之计。

此时郑孝胥便拿着变卖北京产业所得银钱,打算在上海的房产重新整装一番,不再租房居住。

这几日正在搬家,海藏楼已修整完毕。

郑孝胥在法租界南洋路自建的「海藏楼」内,以诗书自遣,暗中维系着与复辟势力的联系,其活动呈现出复杂的文化与政治交织的特征。

郑孝胥寓居的这座三层洋楼是他1908年购置的产业,内藏大量古籍、碑帖及书画藏品。

他在此接待访客时,仍沿用清代礼仪,和访客对话常涉及对民国政局的臧否。

郑孝胥与沈曾植、朱祖谋等遗老保持密切往来,流露对复辟的期待。

从前郑孝胥的经济主要依赖清朝旧俸及投资收益。

他在广西任边防督办时积累的资产,加上上海日辉织呢厂等实业的分红,维持着宽裕的生活。

5月间,他频繁出入福州路的笺扇庄,为富商题写匾额,如为「同泰祥」绸缎庄所书对联「同气连枝承世泽,泰阶平允颂尧天」,每幅润笔费达二十银元。

此外,他通过商务印书馆出版《海藏楼诗集》,版税收入亦为重要财源。

郑孝胥作为「同光体」诗派领袖,5月间主持了三次诗社活动。

5月4日,他与陈三立、李瑞清等在愚园雅集,以「落花」为题唱和,其诗「劫后春痕半有无,东风吹泪上蘼芜」,暗喻清室倾覆之痛。

书法方面,他为交通银行题写的匾额此时已悬于外滩总行,每字润金高达一千银元。

隐居上海期间,郑孝胥虽未直接参与宗社党,但通过帝师陈宝琛保持书信往来。

5月3日,他收到溥仪(凌霄)的密函,内附「毓庆宫行走」的虚衔委任状。

此后,他多次与日本驻沪总领事有吉明会晤,主张在日本支持下建立清室复辟政权。这些活动均通过租界内的日本浪人传递信息。

郑孝胥拒绝使用民国纪年,5月间所有往来书信仍署「宣统四年」。

他联合沈曾植、梁鼎芬等发起「存古学社」,以「保存国粹,抵制西化」为宗旨,反对教育部废止读经的政策。

尽管以遗老自居,郑孝胥仍与张謇等立宪派人士保持联系。

答应5月12日参加张謇在张园举办的「实业救国讨论会」,提出「以工立国,以商富国」的主张。

此举旨在借助立宪派的经济实力,为未来复辟积累资源。

郑孝胥深谙外交之道,5月间接待了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、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等外宾。试图争取西方对清室复辟的同情。

郑孝胥一方面批判西方文化,另一方面,他又依赖租界的庇护,通过《字林西报》等英文媒体发表反民国言论。

这种矛盾在其书法中亦有体现,5月创作的《行书苏轼诗卷》,笔力雄健却暗含颓唐,被沙孟海评为「精悍处见孤臣孽子之心」。

作为前清高官与文化名流,郑孝胥在遗老群体中扮演着精神领袖的角色。

1912年5月的上海,郑孝胥的遗老生活是晚清士大夫在时代剧变中的缩影。

他以诗书雅集维系文化认同,借租界空间开展政治博弈,在传统与现代、忠君与变革的夹缝中寻找生存之道。

其活动既展现了遗老群体的文化坚守,也暴露了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困境。

这种复杂性,恰是理解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心路历程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无情道修士穿进乙女游戏之后  师弟,求求你饶了我吧!叶辰凯瑟琳  抗战之烽烟万里  从小机器人开始进化  帝师无悔之阴阳逐梦  神豪签到:一个暑假成为万亿神豪  华娱之出人头地  全能王妃火爆京城  八零:带着空间当团宠  老祖宗您悠着点  灵缘九渊  歌声与微笑  大恶魔福尔摩斯  村姑嫡女谋天下  特种兵之摊牌了你姐我是红四代  分手后我却成了修真者  糟糕,侯府那娇弱大小姐修仙啦!  废材庶女求生记  快穿局女员工  无敌的我真无敌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