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爱去小说网>嘻哈的历史 > 第187章 鼎中礼(第1页)

第187章 鼎中礼(第1页)

商末的殷墟,蝉鸣黏在青铜鼎上。

小厨奴阿禾蹲在庖厨间,盯着陶瓮里翻滚的小米粥。米粒在沸水里打着旋,飘出的热气混着隔壁传来的烤肉香,勾得他直咽口水。这是他在王室后厨当差的第三年,却连祭祀剩下的胙肉渣都没尝过。

"把这鼎鹿羹端去前殿。"老庖正用青铜匕挑开鼎盖,鹿肉炖得酥烂,汤汁泛着油亮的琥珀色。阿禾捧着三足鼎,鼎耳上铸的饕餮纹瞪着他,仿佛要把人吞进去。

前殿传来编钟响。阿禾跪在阶下,看商王帝辛斜倚在象牙榻上,金箸夹起片熊掌,油脂滴在绣着云雷纹的席子上。诸侯们分坐两侧,最末席的小国君捧着陶碗,碗里盛着糙米蒸饭——那是他这样的庶民平日里吃的。

"天子九鼎八簋,诸侯七鼎六簋..."老庖曾教他,"你看那鼎里的肉,牛、羊、豕是太牢,只有天子能用。"阿禾盯着帝辛面前的鼎,鼎腹刻着狰狞的夔龙,比他见过最大的水缸还粗。

夜漏三更,后厨突然骚动。

"周人打过来了!"学徒跌跌撞撞冲进庖厨,打翻了装盐卤的陶罐。阿禾攥着青铜刀的手发抖,刀刃上还沾着白天切祭肉的血。老庖扯过他胳膊:"快把鼎埋了!王室的礼器,不能落..."

话没说完,喊杀声已到宫墙下。阿禾跟着众人抬鼎,鼎足在泥地里拖出深痕。火光映红夜空时,他看见帝辛的鹿台燃起通天大火,浓烟里飘着没来得及吃的烤乳猪焦香。

周初·镐京

新王朝的宗庙飘着黍米香。

阿禾成了王室膳夫,白麻布围裙上绣着小小的稻穗纹。他跪在丹墀下,看周天子行祭祀礼。九鼎按规制排列:牛鼎居中,羊鼎、豕鼎分列两侧,鼎中升腾的热气裹着香料,混着编钟奏起的《雍》乐。

"记住,庶人食菜,士人食鱼,大夫食羊..."典膳官敲着木杖巡查,"前日卫国使臣用了大夫级的六豆(注:食器),当真是僭越!"阿禾低头应是,想起商末那夜,诸侯们仓皇逃命时,谁还顾得上鼎里装的是牛是羊。

某个雪夜,阿禾在后厨撞见伯邑考。

这位周公子蹲在灶边,正往陶罐里添野荠菜。"膳夫可否借些粟米?"他发间玉冠落了雪,笑起来却像春日暖阳,"这野菜汤,让我想起羑里城的日子。"

阿禾手抖着舀米,想起老人们的传言——商纣王曾烹杀伯邑考,做成肉羹赐给姬昌。陶罐里的荠菜浮浮沉沉,混着粟米粒,倒比祭祀的太牢更让人安心。

成康之治

洛邑的宫室愈发讲究。

阿禾升任庖正,白围裙换成了织锦的。他站在膳堂中央,监督鼎俎的摆放:天子用彤漆鼎,诸侯用玄漆鼎,连盛酱的豆(食器)都分着犀角、象牙、陶土三等。

"鲁侯今日用了七鼎!"小吏惊慌来报,"虽说贵为周公之后,可礼制..."

阿禾望着案上的蒸鳖,鳖甲上刻着细密的纹路。当年商纣王的鹿台宴上,也曾有这样的珍馐。他突然想起伯邑考的荠菜汤,舌尖泛起莫名的苦涩。

暮年时,阿禾在宗庙旁盖了间茅屋。

他常坐在门槛上,看王室车队经过。诸侯们的食舆里飘出桂酒醇香,车轮碾碎路边的野苋菜。有小儿跑来问:"爷爷,为何天子吃饭要用那么多鼎?"

他摸着膝头的青铜匕,匕柄缠着褪色的红绸——那是伯邑考送的。"鼎里装的不只是肉啊。"他望着宗庙飞檐,"是周人用鼎筑起的规矩,可规矩再重,也重不过人心。"

三百年后,阿禾的孙子成了孔门弟子。

当夫子讲"不学礼,无以立"时,年轻学子们总想起祖父说的故事:那个在商周交替中守着鼎的老庖正,那些在战火里颠簸的青铜礼器,还有野菜汤与太牢之间,永远说不清的礼与情。

而洛邑郊外的田垄间,野苋菜依旧年年生长。农人摘下嫩叶煮汤时,总有人念叨:"这滋味,倒像当年贵人也偷着尝的野菜羹。"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坚强的少女  绑定改字系统,疯批男主跪求原谅  清穿咸鱼嫡福晋带生子系统杀疯!  我带三娃归来,霸总跪成一排!  地狱天使的预约  都市异能之旅  九叔:我能无限开挂!  洛克王国的炼金术士  变身:我在江湖混乱中立!  清朗乾坤  诡异降临,开局烧万亿冥币成神  退婚流?不,我靠绑定道侣小姨成大帝  江湖半轮秋  娱乐:我的宝藏女孩是偶像歌手  仙家  哆啦A梦:大雄的冒险故事  盗墓:婉拒了哈,吃不了苦  乱练邪功,核光普照  穿书七零,肥妻狂撩糙汉老公!  胡扯!吃公家饭的我怎么会是暴徒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